在2009年CCBN期间,无线研究所冯景锋副所长表示,在337个城市,室外接收单点网络和单频网络已可以保证80%覆盖,但进入室内后,覆盖明显下降,有些地方连20%-30%都达不到。提高室内覆盖,需要建大规模单频网以及直放站。室内覆盖若要达到80-90%则需要上千亿的资金。采用这种传统的分布系统覆盖模式,等于每个省需要30亿的资金来进行室内覆盖,这实际上是一个不可完成的任务。 因此,我们必须根据CMMB不同于移动通信的特点来发展独有的室内覆盖技术,而不是简单地模仿移动的分布式室内覆盖技术。 对此,我们的认识是:覆盖的关键是什么?是信源的获取。当室外的CMMB信号强度达到-75dbm的时候,在室内要去的信源,只要将一个一个天线伸到室外就可以了。从而大量节省采用所谓的室内分布覆盖系统的成本。移动要用室内分布系统来覆盖,是因为他们是双向的,而CMMB是单向的,没有必要有一学一。这样,可以节省大量的资金。移动的覆盖要考虑的是容量和覆盖两个问题,而对于CMMB来说,需要考虑的仅仅是覆盖的问题。这就是扁平覆盖的概念。 所谓CMMB的室内覆盖的扁平化,就是指网络结构的扁平化。使用大的发射站覆盖整个城市,再使用家庭补点器来直接覆盖接听和各种室内场所。 以前的思路是,发射站(1KW)à直放站(200W)à室内分布系统à家庭覆盖。那么扁平结构,就是将这个结构改为发射站(1KW)à直放站(200W)à家庭覆盖(大城市)。或是发射站(1KW)à家庭覆盖(小城市)。或是直放站(200W)à家庭覆盖(县城)。 采用这种结构,由于取消了中间层次,可以大大降低成本。并且,在室内覆盖上,如果室内覆盖补点器足够便宜,可以推动商家和个人来完成。中广传播的覆盖任务,就是完成主要的发射站覆盖任务就可以了。也就是说,中广传播的基本覆盖任务已经完成,下面的是推动商家和家庭自己来进行覆盖。可以节省上千亿的经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