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GHz頻段爭奪戰中,各方出手的賭注仍然比以往都高,而相關遊說活動的喧鬧甚囂塵上。如同我們先前所指出,相互競爭的Wi-Fi與5G支持者之間的爭論,會成為今年全球無線基礎設施領域的主要話題。 舉例來說,最近產業標準組織GSMA警告各國政府主管機關,指若未能將足夠的6GHz頻譜分配給蜂巢式網路,將會對5G通訊的推出造成威脅。該組織與四家最具影響力的成員公司──華為(Huawei)、愛立信(Ericsson)、諾基亞(Nokia)與中興(ZTE)──共同提出呼籲,指5,925~7,125MHz中頻段範圍對5G至關重要,具備將全球GDP提升至2.2兆美元的潛力。 GSMA法規長(top regulatory officer) John Giusti表示:「一個明顯的威脅是,如果沒有足夠的6GHz的頻譜,預期5G可帶來的經濟成長就無法實現;要促進這種關鍵基礎設施的大規模長期投資,明確性與確定性至關重要。」 GSMA並引述研究機構Coleago Consulting對中頻段5G頻譜需求的研究指出,要滿足ITU-R規格定義的100Mbit/s (下行)與50Mbit/s (上傳)資料傳輸速率,還需要額外的1~2GHz頻譜,才能在2030年覆蓋整個城市所需的容量。該組織警告,5G通訊若缺乏6GHz頻譜授權,要達到以上目標將會「具挑戰性」。 此外,GSMA敦促全球主管機關,「將6,425~7,125MHz授權5G應用,確保骨幹網路服務受到保護;以及根據個別國家需求、目前使用狀況與光纖足跡,至少讓6GHz頻譜範圍中的一半,5,925~6,425MHz能在免執照、技術中立的基礎上開放。」 可惜的是,政策制定者大多數對於要支持哪一個陣營有很大的決定權,而且在解決6GHz爭端方面的意見分歧。舉例來說,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CC)已經為不同種類的免執照技術預留了相關頻譜,為現有與未來的各種Wi-Fi支持者提供了一大優勢。事實上,市場上也已經有一些支援6GHz 頻譜的Wi-Fi裝置。 大多數南美洲國家都遵循FCC的做法;中國的作法則是完全相反,已經將稀少的頻譜資源分配給需要執照的5G網路。而不令人意外的,歐洲又在上述兩個極端之外另闢蹊徑,將GHz頻段中較上面的1,200MHz部份推薦用於5G,但將一個500MHz部份提供Wi-Fi使用;非洲以及部份中東地區也依循大致類似的作法。 在全球前二十大經濟體中,有一半已經開放或者準備開放6GHz頻段,至少提供一部份的免執照使用。除了美國,那些國家還包括日本、巴西、韓國、德國、英國、法國、加拿大以及沙烏地阿拉伯。 據了解,國際電信聯盟(ITU)支持的世界無線電通訊大會(World Radiocommunications Conference)將探討相關議題,並將堅守技術立場,在WRC-2023大會上進行相關規範的訂定。在上一屆WRC大會上,ITU未能做出任何決策。 在此同時,GSMA也期望下一次的WRC會議能達成某種決議,但FCC沒有什麼理由改變其立場。實際上,根據《Light Reading》的消息,包括Facebook、Apple、Qualcomm、Broadcom與Google等業者最近與FCC官員會面,討論在6GHz頻段行動通訊業務潛在可能性。 據報導,這些公司在讚賞FCC的決策之同時,也籲請該機構能批准數個在6GHz頻段的美國市場新業務,包括不需要使用自動頻率協調(Automatic Frequency Coordination,AFC)技術的超低功耗業務部署,以及直接客戶端對客戶端(direct client-to-client)連結。 這些請願者指出,Wi-Fi意味著「經濟強權」,因為此免執照技術能在2021年為美國經濟帶來近1兆美元的貢獻,對全球經濟的貢獻則達到3.3兆美元,Wi-Fi 6與6GHz裝置將佔據其中的大多數。此外利益相關業者也估計,到2025年,該經濟激勵將增加至1.58兆美元,而免執照頻段將乘載半數美國網際網路流量,其比例並將逐年增加。 在此同時,免執照頻譜將會成為未來IoT網路的基礎,那些無線電波還將有助於將LTE流量卸載/換手到免執照頻譜,這將會使5G在總流量中佔據的比例,由2017年的54%增加到2022年的59%。但願最好的技術獲勝! 編譯:Judith Cheng (參考原文:Decisions Loom in Race for 6 GHz Spectrum,by John Walko) |
Powered by Discuz!
© 2003-2024 广州威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