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Ra技術的IP來源於一家法國公司Cycleo,Semtech在2012年收購了這家公司後成為IP擁有者。LoRaWAN屬於低功耗廣域網路標準的一種,首次實現了線性調頻擴頻調變技術的低成本商業運用;這項技術擁有FSK調變的低功耗特性,實現長距離通訊的同時還提高了網路效率,並消除了干擾。 正所謂,文無第一,武無第二。筆者認為,在物聯網領域,各種通訊標準之間其實是「文鬥」,沒必要分高低,因為大家都有所長、有所短,應該相互補足。前LoRa聯盟主席Geoff Mulligan也曾說過:「沒有對立的技術,只有對立的陣營。」 事情真的如大家所願嗎? 本該互補,你卻把我當對手事實上,自從2016年NB-IoT標準推出後,LoRa和NB-IoT誰更好的話題就沒斷過。 從技術上看,兩者並無優劣之分,主要區別在於NB-IoT由電信營運商的標準延伸出來,採用統一部署覆蓋全國的網路、閘道器進行收費營運,資料通過營運商傳輸;而LoRa標準則從商業運用中誕生,不管是大企業還是小家庭,都可以搭建自己的內部網路實現營運。 Semtech中國區銷售副總裁黃旭東(Mike Wong)在接受《電子工程專輯》採訪時認為,LoRa和NB-IoT之間不存在競爭關係,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兩者將會是互補共存的。2019年,5G、NB-IoT、LoRa、Wi-Fi等無線技術的互補性也將在特定的垂直領域和應用中顯現。 但他也表示:「目前一些企業因為營運商政策上的支援選擇NB-IoT,並把LoRa當作對手,對於這一點我們也感到榮幸,但不懼對比;」 從Semtech客戶的回饋來看,實際應用上LoRa的場景要更寬,並且絕大多數場景LoRa是有優勢的。 根據LoRa聯盟公佈的資料,2018年私人部署數量激增,這得益於LoRaWAN的capex/opex結構,讓使用者無需被鎖定到單個供應商的專有網路中進行部署。 市場會做出選擇2019年,來自垂直市場的強勁需求將會推動對成熟物聯網平台的需求,尤其在中國,從各種設備中收集大量資料是一個很大的推動力,中國也為LoRaWAN提供了巨大的機遇。 一項技術的大規模商業化,除了自己要有優勢外,還需要有廠商陣營的支援。2015年,Semtech牽頭成立LoRa聯盟,2017年全球成員數量約500家,其中有40家中國業者。目前,全球和中國的成員數量仍在不斷增加,2018年的新加入者不乏Google、騰訊這樣的大型網際網路公司。 黃旭東認為:「技術之間需要有對比,才能有進步,才能更好地服務市場。客戶會用腳投票,選擇更適合自己的。」 目前LoRa已形成完整的生態系統,每一環均有大量的企業參與,包括晶片廠商、軟體廠商、模組/閘道器廠商、系統整合商、終端硬體廠商、網路營運商等。 LoRa聯盟CEO兼主席Donna Moore表示:「我們相信到2020年中期,物聯網技術預期能夠滿足數十億設備市場的需求。對於所有這些互連的感測器來說,網路技術和遠端系統管理是必須的。雖然某些設備將使用混合方法,但實際情況是,目前要使用低功耗廣域網路,公司和終端使用者就需要採用LoRaWAN。歸根究柢,ROI是關鍵的市場驅動力,口碑和有力的用戶案例每天都將新的參與者引入市場。」 今年,LoRa IP授權全面開花在電子產業中,如果某款晶片只有一家供應商,勢必會影響這個行業的發展,Semtech作為LoRa技術IP的持有者也充分考慮到這一點。 2018年6月接受《電子工程專輯》採訪時,黃旭東曾透露已將晶片IP授權給意法半導體(ST), MicroChip則獲得了SIP級晶片授權,這次他表示在中國又找到了新授權合作夥伴——阿里巴巴。阿里進軍半導體行業的勢頭之猛大家都看到,而其網際網路公司背景則有利於發掘LoRa在應用上的創新並擴展技術生態。 「LoRa標準的形成比NB-IoT早,方案也更成熟,但在中國的知名度卻沒有它高,是宣傳沒有做到位。一個好技術有必要讓大家都知道,才能為物聯網發展提速;」 黃旭東表示:「因為我們不止供應LoRa晶片,還要進一步探索各種有可能顛覆各個產業的應用,這個過程需要一些強大合作夥伴共同推進。預計今年大家就能看到不同廠家的LoRa晶片、解決方案和應用。」 |
Powered by Discuz!
© 2003-2024 广州威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