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BYOD融入WLAN生命周期(一) 为了更全面地应对其业务影响,并促进高效的业务使用,BYOD应主动被纳入WLAN生命周期的每一步。
Wi-Fi规划与设计: 当今的企业WLAN应该不仅针对笔记本电脑而设计,也应满足与其的BYOD覆盖和容量需求。植入额外带宽和更高的客户端密度,以适应不可避免的BYOD增长。根据已知设备为预期BYOD设备使用量而优化网络。定位接入点时,预先规划电池供电的消费类电子产品(这种产品有1x1 MIMO天线)所需的较短的覆盖范围和较低的数据速率。分配可用的RF频谱,同时要牢记,大多数临时BYOD并不支持5GHz频段或40MHz的信道。 站点勘查、部署和验证: 针对由IT部门提供的笔记本电脑和一组有代表性的BYOD(例如苹果、安卓设备),应按照最初的覆盖规划和站点堪查来展开部署。为了验证真实用户体验,必须衡量上行和下行方向的业务应用程序性能。调查结果有可能不尽相同,并且与信号强度(例如智能手机上显示的信号格数)没有直接关联。将智能手机在整个办公环境中,每一个可能出现的地点上进行无线连接,来验证企业无线网络的覆盖性能,以期获得全面而真实的,能反映真实环境的结果。
最后,使用这些调查结果来对推荐的或禁用的BYOD提供指导,并帮助员工挑选可提高整体网络以及个人用户工作效率的个人产品。 故障排除和管理干扰: 说到BYOD,欠缺相关方面的知识是导致RF使用效率低下的一大原因。部署可日常监测物理和链路层干扰并对其采取可操作性措施的工具,是一个有效的手段。这些干扰是由员工及访客携带的智能设备所造成的。开发诊断方法来主动隔离由BYOD诱发的异常现象,以及Wi-Fi连接问题,以便在寻求帮助以及生产力受损之前,让管理员以低成本方式发现并修复新的干扰。 |
Powered by Discuz!
© 2003-2024 广州威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