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宽带无线技术论坛 主题:宽带无线新机遇 潘峰: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好,演讲的题目是积极务实推进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的标准化工作。随着新技术迅速发展和个性化通信需求的快速增长,全球通信技术发展呈现三大趋势,无线化、宽带化和IP化。无线宽带接入技术可以满足用户在移动状态下获取信息的需求,还可满足缺乏线缆资源的运营商快速部署通信网络的需要已成为近年来通信技术市场的亮点。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信息产业部科技发展规划》等都将宽带无线技术列入重要领域,而且这技术已经确定为提高自主开发能力和整体技术水平,实现突破的信息产业发展核心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标准的有力竞争领域。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固定宽带无线接入技术首先得到快速发展,主要有本地多点分配系统,多信道多点分配技术,为满足用户使用移动数据业务更为广泛需求的IEEE802.16等新型宽带无线接入网络技术应运而生。国际上IEEE在推动宽带无线接入标准中发挥了作用,ITU-R和ETSI也开展各自的标准化工作。国内标准化组织液开展了多项宽带无线接入方面的标准的制定工作。 国内标准采用技术种类划分和国际相同,一个是无线个人域网、无线局域网、无线城域网、无线广域网。还有确定为固定宽带无线接入和移动宽带无线接入,在国内标准制定中参照国际通行技术划分方式,并且根据国内实际市场需求进行了调整,已经形成了若干套标准系列。 在不同类型宽带接入在国内发展是这样,宽带无线个域网不断丰富,宽带无线局域网应用日益广泛,城域网技术不断取得突破,广域网在不断跟踪研究之中。 无线个人域网目前在国内同心合个人娱乐、信息沟通有了广泛的应用,而且形式在不断丰富;国际上有多个组织开展了标准的研究工作,比较重要就是IEEE802.15工作组,该工作组下设4个任务组(TG),分别负责在蓝牙技术1.1版的基础上制订WPAN标准、解决WPAN与WLAN等其他无线网络之间共存问题、研究WPAN实现20Mbit/s以上的传输速率时的标准化以及研究低速WPAN标准;国内目前在技术上和国际标准基本保持一致。WLAN(WirelessLocalAreaNetwork)是目前我国重点应用的宽带无线接入技术之一,其用于解决点对多点方式的用户群内部信息交流和网际接入问题,如企业网和驻地网; 目前大多数WLAN都在使用2.4GHz的频带;基于WLAN开发的应用和新能力日益丰富,给予其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包括VoWALAN、更高速率的WLAN技术、移动性增强技术等;国内的WAPI标准的制定标志着我国在自主知识产权创新方面走出了重要的一步,目前处于向国际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IEEE于1990年11月成立无线局域网标准委员会,并于1997年6月制定了全球第一个无线局域网标准IEEE802.11。目前已经批准了四个涉及物理层的主要标准:802.11、 802.11a 、 802.11b和802.11g。后三个标准是802.11的升级; 802.11a具有传输速率快并且受干扰少的特点得到重视,但其价格较高而且不同国家的工作频段不一致;802.11b由于实现价格低廉,是目前应用最多的标准;实现价格处于二者之间的802.11g近来发展势头很快; 此外IEEE还根据WLAN的应用需求,提出了针对安全、QoS和提高速率等问题的标准,如802.11c、802.11d、802.11e、802.11f、802.11h、802.11i等;欧洲通信标准协会(ETSI)也制定了WLAN领域的标准HiperLAN1/HiperLAN2。我国无线局域网的应用集中在公众服务、企业用户、政府机构等领域,但市场重心正在从公众服务逐渐向企业应用及家庭应用过渡;国内WLAN的应用市场真正启动在2001年下半年,在2002年上半年由于公众运营市场和行业用户WLAN应用需求的增长形成一个高潮;国内的运营商都建设了各自的WLAN系统,如中国电信的“天翼通”服务、中国网通的“无线伴旅”服务2002年开始在全国展开;中国移动则从2002年底开始在全国建设WLAN,2003年开始商用;中国联通也在2003年的CDMA20001x网络中引入WLAN来配合使用; 随着WLAN在国内市场的日益活跃,国内设备厂商也纷纷推出各自的产品,在涉及安全方面我国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WMAN(Wirelessmetropolitanareanetworks)主要用于解决城域网的接入问题,国内正在商用的包括多点多信道分配系统(MMDS)和本地多点分配业务(LMDS)技术,前者包括3.5GHz/5.8GHz频段,而后者则工作在26GHz频段;由于传统的NMDS和LMDS始终存在互通的问题,因此IEEE-SA成立了802.16工作组来专门开发标准化的宽带固定无线技术标准;并颁布了IEEE802.16;其既考虑了与现有LMDS系统的兼容,又考虑了LMDS技术的发展,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一些国外企业还发起成立了WiMAX论坛,力争在全球范围推广802.16标准;ETSI也正在制订LMDS标准,称之为HiperMAN标准。 IEEE802.16工作组成立于1999年,其主要工作是制订宽带无线接入标准,其由三个工作小组组成,分别负责:频率为10GHz~60GHz的无线接口标准、系统共存标准和频率范围在2GHz~10GHz之间获得频率使用许可应用的无线接口标准;IEEE802.16标准于2001年12月通过批准,为宽带无线接入定义了无线城域网(WMAN)的空中接口规范;802.16a规范是IEEE802.16规范的扩展,改进了非视距性能以及其它多项能力,因而更具有市场应用价值;IEEE802.16a标准不是一个独立的标准,还需和IEEE802.16d配合工作;IEEE802.16e是工作在2~6GHz频段支持移动性的宽带无线接入空中接口标准,该标准可以实现既能提供高速数据业务又使用户具有移动性的宽带无线接入解决方案; 此外还有3个重要标准:IEEE802.16c、IEEE802.16f、IEEE802.16g。传统的NMDS和LMDS在我国已经有所发展,信息产业部将3.5GHz(3400~3430MHz、3500~3530MHz)、5.8GHz(5725~5850MHz)和26GHz(24.45GHz~27GHz)规划为城域网无线接入频带,并已经实施;但传统的NMDS和LMDS在发展中也遇到了各种问题,目前其规模有限,其中最受关注的3.5GHz系统;SCDMA在国内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应用;对于新的802.16等技术,我们还处于研究和评估过程中。3.5GHz固定无线接入是国内部署最多的宽带无线接入网络,由于其工作的频段低,传播特性好,覆盖范围远,因此受到了运营商的重视;我国在该频段共分配了2×30MHz的频率,采取了评选招标的方式为不同运营商分配了频率。在一期和二期招标中,除了基础运营商外,多个中小ISP也获得了频率许可;在第三期招标中,有五大基础运营商中标,包括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铁通; 与同类技术相比,3.5GHz频段可用的频率资源较少。我国政府在二期和三期招标中,将可用频率划分成了3个10.5MHz的频率块,在每个城市,每个运营商仅可以申请一个频率块,也就是说在每个城市最多有三个运营商可以同时利用3.5GHz频率资源提供无线接入服务;从目前的运营情况来看,大部分运营商在3.5G业务发展和市场拓展方面进行得并不十分顺利,这与3.5G固定无线接入技术本身的局限性不无关系、如:要求视距传输、设备互通性较差、成本较高、商业模式不清晰、产业链不完整等原因。 与3.5GHz固定无线接入技术相比,LMDS由于工作频率较高,可用频率多,因此带宽大。但是LMDS要求必须视距传播,对基站和远端站选址提出了要求,而且该频段无线传输很容易受到降雨的影响,造成在网络规划时必须为了保证可用性而牺牲传输距离,因此应用并不广泛;从1998年底开始,信息产业部先后批准中国联通、中国网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公司进行LMDS宽带无线接入技术试验;2001年9月,无线电管理部门出台了26GHz频段LMDS频率规划,决定将24.45GHz~27GHz频段的部分频率作为FDD方式LMDS使用频率;2002年年底,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批准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开展26GHz频段LMDS接入网业务的运营许可,并同意四大运营商在一些城市开展商用试验。 LMDS技术在我国的发展一直比较平稳,技术的因素和设备成本因素一定程度上限制了LMDS的应用。 SCDMA无线接入是我国信威公司具有自主核心技术专利的系统。SCDMA无线接入系统(窄带无线接入)已经达到了大规模商用水平,在国内外多个地区进行了商业运行。SCDMA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目前能够提供固定、游牧式的宽带数据接入业务。McWiLL是正在研发的SCDMAR5版本。McWiLL是在商用SCDMA技术平台基础上,以IP分组承载移动话音、数据、多媒体等业务,支持话音和数据业务的移动和切换、漫游,终端最大移动速率可达120km/h。系统容量达到15Mbps,终端速率为1~2Mbps,支持同频组网。R5为适应窄带语音业务设计了低开销的空中接口协议及8k的细颗粒度带宽分配机制,使系统既适合承载窄带语音也适合传输宽带数据。 SCDMA无线通信系统(窄带无线接入)经过10年的磨砺,目前商用设备与系统己经成熟。1800M SCDMA无线市话己在中国城市中规模商用,并已经走出国门,在国外建立了商用网。400M SCDMA 农村无线接入系统也建立商用或试验网,成功应用于村村通电话工程。 以通用芯片组成的McWiLL终端,现在已经有CPE、PCMCIA等,目前已可大批量生产。以专用芯片组成的宽带终端平台,正在与芯片同步研发。该平台预研工作在2006年初已取得初步成果。 WWAN(Wirelesswideareanetworks)满足超出一个城市范围的信息交流和网际接入需求,目前在国内还处于研究中;802.20和2G、3G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共同构成WWAN的无线接入标准;802.20标准拥有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达到16Mbps,传输距离约为31km;2002年3月IEEE协会决定在IEEE802.16工作组内成立专门的移动宽带无线接入(MBWA)研究小组;2002年7月,形成IEEE802.16和MBWA两个独立的工作组,并达成协议,各自针对不同的市场,同时MBWA工作组执行委员会研究小组(ECSG)成立;2002年11月,IEEE802.20和IEEE802.16e工作组宣告成立。 IEEE802.20标准工作组正式成立后的主要任务是制定移动宽带无线接入系统数据传输的空中接口标准,规范物理层和MAC层。WWAN(Wirelesswideareanetworks)满足超出一个城市范围的信息交流和网际接入需求,目前在国内还处于研究中;802.20和2G、3G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共同构成WWAN的无线接入标准;802.20标准拥有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达到16Mbps,传输距离约为31km;2002年3月IEEE协会决定在IEEE802.16工作组内成立专门的移动宽带无线接入(MBWA)研究小组;2002年7月,形成IEEE802.16和MBWA两个独立的工作组,并达成协议,各自针对不同的市场,同时MBWA工作组执行委员会研究小组(ECSG)成立;2002年11月,IEEE802.20和IEEE802.16e工作组宣告成立。IEEE802.20标准工作组正式成立后的主要任务是制定移动宽带无线接入系统数据传输的空中接口标准,规范物理层和MAC层。 目前宽带无线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技术在不断寻找各自的定位;不同技术相互之间的竞争将通过市场发展和用户选择来决定;很长时期内不同技术之间将是竞争和互补并存的关系。国内目前已经开展了多项宽带无线接入方面的标准制定工作,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和宽带无线IP标准工作组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目前已经颁布3.5G、5.8G和26GHz频率无线城域网的通信行业标准和关于无线局域网的标准,并在推向国际;在CCSA下设的TC5 WG3工作组正在开展包括SCDMA, 802.16,802.20,等低速近距离通信方面的标准预研; 无线宽带接入国内标准的制定将采取分阶段推进,鼓励自主知识创新的原则。近期目标是在现有国际标准和我国自有技术基础上,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形成比较完善的我国宽带无线接入技术标准体系,并与国际标准相互融合,对国际主流技术标准和核心知识产权的形成做出贡献;在此基础上将加强原始创新和超前研究,为新一代BWA技术和标准的建立奠定基础。 GB15629.11和GB15629.1102是我国2003年5月12日发布并于12月1日起强制执行的无线局域网(WLAN)国家标准;该标准由宽带无线IP标准工作组负责组织制定;该标准中重要的环节就是采用新的安全机制——无线局域网鉴别(WAI)和保密基础结构(WPI);WAPI与已有的WLAN安全机制相比,在很多方面都进行了改进,适合国内的使用环境和用户的需要。目前我国规定在政府采购中要首先使用,YDN 024-1997 《接入网技术要求─固定无线接入》 YD/T1158-2001《接入网技术要求-3.5GHz固定无线接入》和YD/T1197-2002《接入网测试规范-3.5GHz 固定无线接入》,规定了FDDI双工方式3.5GHZ固定无线接入系统的技术要求和进网检验方法,包括中心站收发信机性能,终端收发信机性能,SNI接口,UNI接口,系统性能,功能及其它方面的内容; YD/T 1186-2002《接入网技术要求-26GHz LMDS本地多点分配系统》和YD/T 1301-2004《接入网设备测试方法--26GHz本地多点分配系统(LMDS) 》,规定了本地多点分配系统(LMDS)的参考模型,工作频段,波道控制,业务能力,接口要求,无线收发设备要求,性能要求,网管功能要求,环境,供电,安全和电磁兼容的要求和测试方法。YDC 032-2004 400/1800MHz SCDMA无线接入系统:频率间隔为500kHz的系统技术要求,YDC 033-2004 400/1800MHz SCDMA无线接入系统:频率间隔为500kHz的系统测试方法,400/1800MHz SCDMA无线接入系统:频率间隔为500kHz的系统空中接口技术要求,400/1800MHz SCDMA无线接入系统:频率间隔为500kHz的系统空中接口协议测试方法 400/1800MHzSCDMA无线接入系统:频率间隔为500kHz的系统点对点短消息业务.SCDMA无线接入系统终端设备技术要求,SCDMA无线接入系统设备技术要求,SCDMA无线接入系统终端设备测试方法,SCDMA无线接入系统设备测试方法. 该系列研究项目主要是考虑如何规定固定宽带无线接入设备的参考模型和测试参考点,空中接口协议,用户侧接口,设备性能,设备功能,操作管理维护功能,环境适应性,安全性能等技术;同时还考虑在公用电信环境下空中接口采用802.16标准的设备的测试方法;目前包括的项目有:固定宽带无线接入系统接口技术要求:基于802.16的空中接口 ,固定宽带无线接入系统接口测试方法:基于802.16的空中接口,基于802.16的固定宽带无线接入设备技术要求:基站,基于802.16的固定宽带无线接入设备技术要求:用户站,基于802.16的固定宽带无线接入设备测试方法:基站,基于802.16的固定宽带无线接入设备馐苑椒ǎ河没д?,基于802.16e的空中接口 , 基于802.16e的空中接口测试方法,基于802.16e的移动宽带无线接入设备技术要求:基站,基于802.16e的移动宽带无线接入设备技术要求:MSS,基于802.16e的移动宽带无线接入设备测试方法:基站,基于802.16e的移动宽带无线接入设备测试方法:MSS . 宽带无线接入的频率需求,对IEEE 802.20的跟踪研究,超宽带(UWB)无线技术 ,率先考虑支持有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的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开展国内标准的制定工作;加强对国际新技术的跟踪研究工作,并在相应的标准化组织针对该标准的适用性和成熟程度进行广泛的讨论,为今后的标准化工作奠定基础;在国际标准的研究过程中应注意发掘能形成技术自主创新和推动国内产业发展的亮点,争取中国标准中有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我们在发展目前的技术和产业的同时,必须加强原始创新和超前研究。瞄准中远期(5-10年内)目标,研究面向未来的创新BWA技术,产生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成果,为新一代BWA技术和标准的建立奠定基础。争取在不太长的时间内,成为未来全球技术、标准和产品创新的驱动主体。 宽带无线接入是今后的方向,技术正处于发展时期,标准工作正在研究之中,要继续积极跟踪和研究; 技术多样性,互补性、发展不平衡;应用要慎重,进行经济技术分析,因地制宜的进行选用。 以上就是我今天的报告内容,谢谢! |
Powered by Discuz!
© 2003-2024 广州威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