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校的教室、办公室、运动场,甚至是校园草坪上,都有教师和学生,手持笔记本电脑,或查阅资料,或在电脑上完成作业并递交到老师信箱,或上网访问…… 如今,学习的途径已经走出单一的教室,走向更广阔的户外,这都源于无线局域网WLAN技术拓展了现有网络的覆盖范围,并使随时随地的网络接入成为可能。 1,北京大学无线迎新 北京大学每年都会接纳来自不同地区甚至不同国家的学子们。因此,每个新学年的新生报到工作就成为北京大学一年一度的重要工作之一。 2003年9月,北京大学在新生报到时,首次启用了基于英特尔迅驰移动计算技术的“北大迎新系统”,工作人员可以无线接入“北大迎新系统”,进行在线新生报到、缴费及其管理监控工作。 以往,在每个新学年的新生报到现场,手续非常繁杂。用传统的工作方式统计新生到校人数,不但花费时间长,且缴费容易遗漏。由于学校不能对新生报到的情况做到实时监控,导致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出现漏洞,并给学校带来经济损失。工作人员难免经常在办公室和室外学生报到现场之间往返。 经过多方面考察,北京大学开发了基于英特尔迅驰移动计算技术的“北大迎新系统”。新生在此系统中可以查看自己的报到项目和完成情况,以及个人基本信息和交费明细。新生通过访问“北大迎新系统”,将会明确地知道自己需要办理何种手续以及在何处办理,不仅为新生及家长带来了便利,同时也减轻了工作人员负担。此外,校方可随时通过该系统查询、监控新生报到情况,以便及时协调各个部门的工作。 在北京大学无线网络实施方案中,万柳宿舍区迎新区域没有布署任何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为了满足迎新系统需求,因此,在该区域采用了北京大学无线网络的应急系统。万柳宿舍研究生迎新办公区域位于校园内3区和4区连廊下,呈半圆弧状,其中在3区和4区连接处设置总接待站。 北京大学无线网络的应急系统由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的两部分组成。无线网络应急系统的具体实施方案采用临时架空一根四芯单模光纤,连接万柳五区一层网络总设备间的光纤分线跳接点,并通过光纤跳线,利用学校本部到万柳宿舍区的原有72芯单模光纤中的一对,直接将位于万柳中心花园的有线网络交换机和学校本部的校园网万柳主交换机实现千兆连接。应急系统实际架设四台无线接入点,提供了8个11Mbps带宽的无线连接,同时预留一备用无线接入点,在紧急情况下可以提供2个11Mbps带宽的无线连接。应急系统的天线采用8个定向天线,每个定向天线实际可以提供大约30度角的覆盖面。 北京大学2002年就建成了大规模的无线局域网,目前,已经部署了250个无线接入点,不但满足了学校办公的需求,也满足了师生随时随地上网查询、浏览信息的需求。 |
Powered by Discuz!
© 2003-2024 广州威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